备前烧为何如此之贵?
备前烧为何如此之贵?
今天,我们就跟随备前烧的制作工艺,探寻一件粗陶器物的成器历程。备前烧,既不依靠细腻的瓷胎,也不依靠复杂的纹饰,但它的价值,从土的选拣之初,就已然注定。
稻田土
备前烧用的土,大致分为山土、田土、黑土三种。田土形成于石英粗面岩质的岩石,在原位置风化形成山土,在流水的作用下二次堆积形成田土。田土需要在稻田以下五厘米左右开采。因此又称为“稻田土”经水的长年淘洗,纹路细腻、可塑性强、适宜用来制作。
和田土相比,黑土含有更多的有机矿物质,但在耐火度上稍有欠缺。这些黏土都要使用特殊的锄头和机械在农闲的冬季采掘。由于长时间的开采,目前土的数量已然越来越少。泥土开采成功后,需要在他干燥时粉碎,再加水溶解。
需要山土和黑土的配合,共同炼制。泥料配比、开采地和陈腐的方法,决定了效果个异的胎土。而陈腐的时长,同样决定了备前烧的品质。据说有些名家,都要用陈腐10年以上的泥料,来制作自己的作品。
柴烧
柴烧,是粗陶的灵魂。
入窑与出窑之间,是匠人对自己技艺的检验,更是匠人期待自然美的惊喜。
柴,也并非普通的柴,而是需要一种特别的木材——赤松木。赤松木富含铁质,保证釉面的黄、褐原色。而赤松木的落灰和油脂粘付,能够形成陶瓷上特别的纹样。
赤松木的燃烧,非常之慢,一般瓦斯窑大约只要3天就可烧窑完成,备前烧卻每次得要花上10天到14天,每次用掉10公吨的赤松木燃料,才能把窑加热到1200度来烧陶。
也正是如此,造就了备前烧的珍贵。
登窑
备前烧使用的大多数是“登窑”,窑是由低向高慢慢建起,如同登山般慢慢往上,各个窑室用各种棚板、支柱、匣子等窑道具分为不同的区间,为了防止作品和窑道具紧贴在一起,一般先用稻草、铝粉处理后再入窑。普通的登窑,一个窑大约可以放一千件作品。这个时候,作品的放置方法、重叠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窑变。可以集中不浪费。
釉色
备前烧的真正奥秘,在于他的釉面。而釉面的特色,都是在特殊的时机以特殊的方法完成的,稍有不慎,就会破坏一件费时费工作品的绝佳效果。成了对匠人最大的考验。这也是每个名家,精湛绝伦,独树一帜的标准。
例如,往窑中加入木炭粉形成“栈切”。利用赤松木的落灰形成的“胡麻”缠上稻草形成的”緋襷”等等。
工匠在长期的制作中形成愈加完善的经验,知道在怎么样的条件下,会产生这样的窑变。
备前烧,是日本“六大古窑”之首,还被皇室奉为御用的陶瓷,有着上千年历史。而他薪火相传的柴烧工艺,正是对唐宋时期陶瓷工艺的某种坚守。正是他散发出的美,令匠人们愿意付出毕生心血,追求那出窑一刻的绚烂。
885选号网 “观若官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674728848@qq.com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