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885网游 > 公道杯 >

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柴烧吧!

    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柴烧吧!

一起来看一看什么是柴烧吧!
 
    柴烧: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,都可称之为柴烧,作品可分上釉(底釉)与不上釉(自然釉)两大类。上釉的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,不上釉的如日本的备前烧 (取其自然落灰效果)。
 
    现代意义上的“柴烧”已然成为一种概念,不是古代只起到烧制工具的作用的“柴窑烧制”的缩写。
 
   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,利用柴窑进行烧制,其烧窑难度相当高。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、火、柴、窑之间的关系,环环相扣,实为数次试验调整烧成所获得的心得。
 
    土:柴烧专用之陶土多,陶者自行调配。要考虑的因素有:陶土耐热温度、柴窑的属性、薪柴种类等;目的是让陶土在柴窑中能烧出古朴纯净的柴烧之美。
 
    柴:以松柴为佳,也可以用樟、龙眼、荔枝、废弃木材等。薪柴的消耗量大(1m3约需二、三吨柴,视烧窑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),投柴加火也需极大的体力与耐力,这些都是造成柴烧作品成本较高的原因。
 
    窑: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,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,期间要不眠不休轮班投柴。薪柴的种类、加柴的方式、加柴的速度、天气的状况、空气的交换量……所有一切的细微因素,不断地影响着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。窑的结构不单纯是技术问题,更决定了火的路径,也就是决定了落灰,火痕的方向性。更确切地说,窑将确立作者不可变更的窑火风格。柴窑窑性的掌握,除了顺应与驾驭外;也包括对烧成效果的掌握,适量的落灰及火痕的效果,如果不求落灰及火痕,就没有必要干辛万苦的去烧柴窑了。不当的窑室设计将导致效果彰显不出来,温度烧不上去,蓄温不良,灰和火部留不住等等缺憾。
 
    灰:柴窑烧陶时,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,随著热气流飘散。当温度高达1200℃以上时,灰中的主要成分氧化钙,与坯体表层的石英、长石等成分作用,把石英、长石(主要玻璃原料)溶解熔化形成了玻璃体。这其实就是“釉”了,只是这不是人为施上的釉,是天然形成的釉。如果里面含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,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。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“自然落灰釉”,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,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。窑温要达到1260℃以上,否则落灰效果差。陶坯不施釉,木灰自然飘落形成釉面,故每一件陶坯都会有厚薄不均的釉面。

885选号网 “观若官网”的新闻页面文章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、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。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,客服邮箱674728848@qq.com,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dahujingzhitou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